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阿迪拉):1月18日,在“2022首科新年论坛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科技创新”上,《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论坛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 报告构建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对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估,全景式地揭示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中国城市迈向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重要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对比了近5年(2017-2021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20强城市波动情况,根据波动特征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稳健型”,包括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和厦门市,其中,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这3座城市稳居前3强,科技创新发展具有显著优势,较为稳定,排名次序没有任何变化;厦门市2017年和2021年在全国排名均为第14位,2018-2020年则在15-20名之间波动,排名波动呈现U型曲线; 第二种类型为“微调型”,包括苏州市、成都市、青岛市、广州市和武汉市,这5座城市近些年来科技创新发展相对较为平稳,排名略有变动,5年间在全国城市科技创新排名中相对位置仅发生1个位次的变化; 第三种类型为“震荡型”,包括西安市、南京市、杭州市、珠海市、天津市和长沙市,这6座城市排名在20强城市里面震荡较为明显,5年波动超过1个位次,低于10个位次,其中,西安市、南京市、杭州市、珠海市5年间排名向上攀升,分别提升了6位、4位、4位和3位,天津市和长沙市5年间排名则向下滑落,分别下降了6位和9位。 第四种类型为“跃迁型”,包括宁波市、合肥市、郑州市、常州市、无锡市,这5座城市5年间排名呈显著跃迁特征,且科技创新水平及相对位置均实现快速提升,提升幅度超过10个位次,其中,宁波市、合肥市和郑州市凭借自身实力,5年科技创新发展排名呈现直线年科技创新首次入围全国20强。 |